• 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。后因陆游有“可怜孤似钗头凤”词句,故名。六十字,上下片各七仄韵,两叠韵,两部递换。声情凄紧,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,是恰宜表达...
  •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。五代时开始,衍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。双片五十四字,前后片各四平韵,多激越凄壮。令有别格,名《浪淘沙令》,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。
  • 双调五十八字,仄韵。又有《转调踏莎行》,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,仄韵。
  • 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“岸阔临江底见沙”谓辞意涉及临江;明董逢元辑《唐词纪》谓此调“多赋水媛江妃”故名。原曲常用于咏水仙。
  • 原为唐教坊曲名,取用汉乐府“清乐”、“平乐”这两个乐调而命名。
  • 原唐教坊曲名,取自梁简文帝诗句“翻阶峡蝶恋花情”。
  •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《采桑》,后截取一“遍”单行,取为词。四十四字。宋词中又创慢词,《采桑子慢》等,九十字。唐代无此词牌,始于晏殊。
  • 取于东汉张衡《四愁诗》:“美人赠我锦锈段,何以报之青玉案”一诗。“案”的读音,同“碗”。双调六十七字,前后阕各五仄韵,上去通押。
  • 唐、五代词中无此词牌。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。北宋大词家晏殊以《鹧鸪天》填词最多。在北宋词牌中《鹧鸪天》的别名最多
  •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“如西子镜照江城”句而取名。 双调七十字,前后阕格式相同,各五平韵,一韵到底。
  •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。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,人称“卜算子”。双调,四十四字,上下片各两仄韵。
  • 此调因梁江淹《咏美人春游》诗中有“白雪凝琼貌,明珠点绛唇”句而取名。四十一字。上阕四句,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;下阕五句,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。
  • 踏莎行.郴州旅舍
    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。桃源望断无寻处。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。砌成此恨无重数。郴江幸自绕郴山,
    体裁:婉约
  • 少年游
    阑干十二独凭春,晴碧远连云。千里万里,二月三月,行色苦愁人。谢家池上,江淹浦畔,吟魄与离魂。那堪疏雨滴黄昏,更特地、忆王
    体裁:格律
  • 采桑子.桃花羞作无情死
    桃花羞作无情死,感激东风。吹落娇红,飞入窗间伴懊侬。谁怜辛苦东阳瘦,也为春慵。不及芙蓉,一片幽情冷处浓。
    体裁:豪放
  • 玉楼春.惊沙猎猎风成阵
    惊沙猎猎风成阵,白雁一声霜有信。琵琶肠断塞门秋,却望紫台知远近。深宫桃李无人问,旧爱玉颜今自恨。明妃留在两眉愁,万古春山
    体裁:格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