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。后因陆游有“可怜孤似钗头凤”词句,故名。六十字,上下片各七仄韵,两叠韵,两部递换。声情凄紧,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,是恰宜表达...
-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。五代时开始,衍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。双片五十四字,前后片各四平韵,多激越凄壮。令有别格,名《浪淘沙令》,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。
- 双调五十八字,仄韵。又有《转调踏莎行》,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,仄韵。
- 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“岸阔临江底见沙”谓辞意涉及临江;明董逢元辑《唐词纪》谓此调“多赋水媛江妃”故名。原曲常用于咏水仙。
- 原为唐教坊曲名,取用汉乐府“清乐”、“平乐”这两个乐调而命名。
- 原唐教坊曲名,取自梁简文帝诗句“翻阶峡蝶恋花情”。
-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《采桑》,后截取一“遍”单行,取为词。四十四字。宋词中又创慢词,《采桑子慢》等,九十字。唐代无此词牌,始于晏殊。
- 取于东汉张衡《四愁诗》:“美人赠我锦锈段,何以报之青玉案”一诗。“案”的读音,同“碗”。双调六十七字,前后阕各五仄韵,上去通押。
- 唐、五代词中无此词牌。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。北宋大词家晏殊以《鹧鸪天》填词最多。在北宋词牌中《鹧鸪天》的别名最多
-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“如西子镜照江城”句而取名。 双调七十字,前后阕格式相同,各五平韵,一韵到底。
-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。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,人称“卜算子”。双调,四十四字,上下片各两仄韵。
- 此调因梁江淹《咏美人春游》诗中有“白雪凝琼貌,明珠点绛唇”句而取名。四十一字。上阕四句,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;下阕五句,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。
- 南乡子.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?满眼风光北固楼。千古兴亡多少事?悠悠。不尽长江滚滚流。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
- 谒金门.风丝袅风丝袅,水浸碧天清晓。一镜湿云青未了,雨晴春草草。梦里轻螺谁扫,帘外落花红小。独睡起来情悄悄,寄愁何处好。
- 鹧鸪天.醉拍春衫惜旧香醉拍春衫惜旧香。天将离恨恼疏狂。年年陌上生秋草,日日楼中到夕阳。云渺渺,水茫茫。征人归路许多长。相思本是无凭语,莫向花笺
- 梦江南.千万恨千万恨,恨极在天涯。山月不知心里事,水风空落眼前花,摇曳碧云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