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之仪

李之仪,字端叔。他是北宋中后期“苏门”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,官至原州(今属甘肃)通判。其《卜算子.我住长江头》一首为后世称道并广为传诵。李之仪出生于书香名门,其祖父、父亲均出仕为官,父亲李颀进士出身,曾任过太常博士、台州知州等官职,官至太常少卿。少年时代,李之仪一直在楚州山阳学宫求学,治平四年(1067年),年仅20岁考取进士,约熙宁五年(1072年),到四明(浙江宁波)为官,元丰二年(1079年)任河中府万全县令。在西北,李之仪一度担任北宋边将折可适幕府,并对这段军旅生活颇为留念。元丰六年(1083年),高丽王去世,北宋派杨景略为祭奠使,杨景略即奏请李之仪为书状官,先到中书省进行培训,来年正式出使高丽,返回后,任翰林学士,再任枢密院编修官。

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。熙宁三年(1070)进士,初授万全县令,后到鄜延军任职。元丰六年(1083)春回京。时高丽王王徽卒,朝廷委左谏大夫杨景略等前去吊唁。杨素闻李之仪清节贤名,才华横溢,遂奏请之仪同行,作为书状。出使途中,路过山东长清县孝堂山汉石祠时,曾题字于石祠的石柱上,大字楷书,共五行,现刻字尚存。这是他在山东留下的仅有的遗迹。

哲宗元祐初(1086)范纯仁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,李之仪遂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。不久,又为原州(今属甘肃)通判。与苏轼,黄庭坚,秦观交往甚密。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,朝夕倡酬。元祐八年(1093年),苏轼出任定州安抚司,即今河北定州。张耒《送李端叔赴定州序》记载:“士愿从者半朝廷,然皆不敢有请于先生。而苏先生一日言于朝廷,请以端叔佐幕府。”苏轼欣赏李之仪的才能和为人,上书朝廷奏请李之仪为定州签判,掌管机要文书,作为自己的助手。时过一年,因苏轼被贬,幕府解散,李之仪离开定州。绍圣四年(1097年),李之仪担任原州通判,遭西北战事牵连入狱,来年出狱,回京任监内香药库。有的御史认为,李之仪“尝从苏轼辟,不可以任京官”,元符二年(1099年)被罢免。元符二年(1099),上调监内香药库,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,不可以任京官,被停职。

宋徽宗即位后,向太后主政,欲调和新旧两党矛盾,大赦元祐旧党并逐渐召回苏轼、李之仪等人,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,李之仪任河东路常平仓提举。“提举常平司”简称“仓司”,负责管理常平仓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。来年,因为奸相蔡京当权,他替范纯仁写的遗表、作的行状,既将范纯仁的一生写的清清楚楚,也抒发了自己心中的郁闷,文笔犀利、流畅,因为蔡京与范家有矛盾,借机报复,李之仪被牵连入狱。李之仪早年师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,二人关系匪浅。经过其妻子搜集原始资料作证,来年被释放出狱,交太平州管制,即今安徽省当涂县。崇宁四年(1105年),大赦天下,李之仪也被赦免,随后,他移居金陵,再返回太平州(当涂)。大观元年(1107年)大赦天下,李之仪得以提举成都玉局观。政和三年(1113年),又因为李之仪与杨姝之子的恩荫得官遭人告发,再次被革职。政和六年(1116年),又遇大赦天下,李之仪得以复官提举成都玉局观,最终朝廷宽宥并恩赐臣下,加李之仪朝请大夫荣誉。

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,除名编管太平州(今安徽当涂)。李之仪《与祝提举无党》说:“某到太平州四周年,第一年丧子妇,第二年病悴,涉春徂夏,劣然脱死。第三年亡妻,子女相继见舍。第四年初,则癣疮被体,已而寒疾为苦。” 后遇赦复官,授朝议大夫,未赴任,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,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(又称鹅溪)为缘,自名“姑溪居士”,卒后葬于当涂藏云山致雨峰。

晚年,李之仪主要在太平州定居,时间长达二十多年,他热爱这里的水色山光,特别是喜爱藏云山致雨峰,将父母的坟墓迁居在此,并将妻子、儿子、女儿安葬在此。因为城南临姑溪河,他因此自号“姑溪居士”,并命名其词集曰《姑溪词》。李之仪一生跌宕坎坷,晚年尤其落魄。在当涂,他更经历了丧妻失子之痛。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年),病逝于当涂,并安葬在藏云山致雨峰,享年80岁。

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,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,擅长作词,前人称其“多次韵”小令更长于淡语、景语、情语(毛晋《姑溪词跋》)。他很注意词的特点,曾说“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,自有一种风格。稍不如格,便觉龃龉。”他批评柳永“韵终不胜”、张先“才不足而情有余”,而主张像晏殊、欧阳修那样“语尽而意不尽,意尽而情不尽”(《跋吴思道小词》)。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,如〔卜算子〕: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。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。此水几时休,此恨何时已。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”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,即景生情,即事喻理;下片借水言情,极为深婉含蓄。他曾与秦观、黄庭坚、贺铸等人歌词赠答,前人多将他与这几人并提。但实际上他的创作成就比起秦观等人有所不及。清人冯煦评论说“姑溪词长调近柳(永),短调近秦(观),而均有未至”(《宋六十一家词选路例言》),是较为中肯的。

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,亦能诗,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。有《姑溪居士前集》50卷,南宋吴芾守当涂时所编。又《后集》20卷,不知编者,但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已著录,则亦出宋人之手。今二集俱存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丛书集成》本。其词另行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录《姑溪词》1卷,有吴氏石莲庵《山左人词》本、毛晋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。

  • 1.赵君虎 等.语文(必修·提高)教师教学用书.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6:65-67
问典信息
人物创建:幽忧子 创建时间:2023-08-01 浏览次数:4474 最近编辑:幽忧子 最近编辑时间:2023-10-14
相关人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