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晏子不死君难

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,遂取之。庄公通焉。崔子弑之。

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。

其人曰:“死乎?”

曰:“独吾君也乎哉,吾死也?”

曰:“行乎?”

曰:“吾罪也乎哉,吾亡也?”

曰:“归乎?”

曰:“君死,安归?君民者,岂以陵民?社稷是主。臣君者,岂为其口实?社稷是养。故君为社稷死,则死之;为社稷亡,则亡之。若为己死,而为己亡,非其私暱,谁敢任之?且人有君而弑之,吾焉得死之?而焉得亡之?将庸何归?”

门启而入,枕尸股而哭。兴,三踊而出。人谓崔子:“必杀之。”

崔子曰:“民之望也,舍之得民。” 

    • 暂时没有评论

全文三问三答,答中有反问,最后归结到“社稷”二字,波澜起伏,论旨鲜明。

文中深刻描绘了忠诚与背叛、权力与民心、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,以及个人在复杂政治局势中的抉择与坚持,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,是对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兴衰这一历史规律的初步思考。

参考资料